首页 >> 辽杨

影响猪瘟免疫的因素及对策牛耳朵

租赁农业网 2022-08-04 13:43:34

影响猪瘟免疫的因素及对策 摘要:影响猪瘟免疫的因素及对策
我国是世界上养猪最多的国家,历来十分重视猪病的防制和研究。在猪病中,猪瘟是危害最大、最受重视的一种传染病。我国是猪瘟流行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每年因各种疾病死亡的生猪约占饲养总数的5%左右,其中的1/3~2/3是由猪瘟致死的,每年的直接经济损失达数十亿元,造成了巨大的人力和资源的浪费。我国是农业大国,又是人口大国,养猪业的盛衰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活、健康问题,控制猪瘟的危害,对我国养猪业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程度日渐提高,该病在我国的流行,将会成为我国猪产品走向国际市场的重要障碍之一。在防制猪瘟的若干措施中,免疫预防仍是防制猪瘟最为经济而有效的方法。但在实践中往往出现已接种疫苗的猪仍发猪瘟,其原因错综复杂。本文就影响猪瘟免疫的因素作扼要概述、分析,并提出了对策。1疫苗质量问题1.1我国研制的中国系(C系)猪瘟兔化弱毒苗是国际公认的最佳疫苗用株,很多国家采用C系弱毒苗有效地控制了猪瘟流行。但在我国近年来常有免疫失败的报道,其原因虽然很多,但与疫苗的质量有重要的关系。例如:猪瘟病毒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两种病毒之间有较密切的抗原性和血清学关系,两者同源性很高,能互相诱导一定程度的同源病毒抗体。在西欧国家,猪的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感染率很高(20%~40%),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感染妊娠母猪可引起繁殖障碍,病毒可经胎盘传染胎儿,使海南耳草所产仔猪构成亚临床感染。据国内生产厂家反映,用家兔测定牛睾丸原代细胞生产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效价时,各批次间相差悬殊。究其原因有多种,但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污染。污染主要来源是小牛血清,从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先天感染的小牛分离的血清含有感染性病毒,常规的热灭活又不能确保该病毒灭活。将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污染的猪瘟疫苗用于免疫母猪后,仔猪发生类似先天性猪瘟感染,死亡率增加,给生产造成很大损失。1.2疫苗的运输、保存、使用不当,导致免疫失败。(1)保存不当:如弱毒冻干苗长时间在室温下放置(特别是在炎热夏季)。猪瘟兔化弱毒冻干苗,在0~8℃条件下能保存6个月;25℃左右的条件下,10天即失去效力。有的冻干苗在27℃条件下保存1周,即有20%不合格;保存2周,有60%不合格。(2)运输不当:未坚持“苗随冰行,苗完冰未化”的要求,特别是在高温天气,往往使疫苗失效。(3)疫苗稀释不当:有些疫苗和稀释液内可能含有会灭活其他弱毒苗的佐剂,在同一支注射器内混合使用多种疫苗,就会导致活苗失活。另外,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在稀释液的pH值超过7时,就很容易使疫苗失活。(4)稀释的疫苗在使用前未振摇均匀,稀释后的疫苗未及时使用。(5)选用针头不当:如注射小猪群使用孔径大的针头,药液溢出;注射大、中猪群使用的针头过短,低于脂肪厚度,疫苗不能直接进入肌层,停留在皮下脂肪内,影响抗原的效力。(6)注射部位涂擦酒精、碘酊过多,或使用5%以上的碘酊消毒皮肤,对活疫苗有杀灭作用;包裹注射针头外的棉花酒精湿度过大,酒精渗进针孔,损坏活疫苗活力;使用其他化学消毒剂处理过的注射器或针头,如果残留有消毒剂,也会使弱毒苗灭活。1.3此外,猪瘟由于多种原因可能发生抗原变异,现有的传统疫苗已不能产生免疫保护,或免疫后抗体效价不足,不能达到防止临床或亚临床感染水平。1.4对策:(1)确保疫苗的质量。这就要求疫苗的生产厂家严格按照《兽医生物药品制造及检验规程》中规定的要求,制造出安全性、免疫原性以及水分、真空度在出厂前均完全合格的疫苗。定购疫苗时,应选择信誉度高的厂家,以保证质量。科研部门应加速新型猪瘟疫苗的研制,以适应猪瘟的流行病学新特点。(2)正确保存、运输、使用疫苗。多数冻干苗要求放在-15℃下保存,温度越低,保存的时间越长。一些国家的冻干苗中加入了耐热保护剂,可以在4~6℃下保存。运送疫苗时,对需要低温保存的活苗,可将疫苗装入盛有冰块的保温瓶(箱)内运送,在运输途中,要避免高温和直射阳光。疫苗稀释时,要用规定的稀释液稀释,不用热稀释液稀释疫苗。对稀钙生石韦释后的疫苗及时使用,气温在15℃左右应当天用完,在15~25℃时应6小时用完,在25℃以上时应4小时以内用完,过期废弃。注射时,要选用恰当针头,不要使药液溢出和注入皮下脂肪内,更不要让消毒液接触疫苗溶液。2猪群隐性感染和免疫耐受现象2.1隐性感染也称持续性感染或潜伏感染,是繁殖母猪发生猪瘟感染的一种主要形式。被感染的母猪由于具有一定的免疫力,通常不表现明显的发病症状,但却不断地向外排毒或通过胎盘将病毒传染给胎儿。这些感染母猪往往被忽视而成为最主要的传染源,其所产仔猪往往发生胎盘感染或产生免疫耐受;产生了免疫耐受的仔猪对日后的疫苗接种却不产生免疫应答,当环境条件变化时可引发猪瘟,不发病的感染仔猪也可能向外界排毒而成为传染源。由于猪瘟病毒携带者的普遍存在,使得猪瘟的传染源难以逐一查找和剔除,以致这些地方“年热河碱茅年打针,年年发猪瘟”。2.2对策:严格活体检疫。由于猪瘟的持续感染,致使猪瘟病毒在猪群中长期携带,表现为亚临床型并传播。特别是带毒怀孕母猪及其所感染的部分存活仔猪,在临床上不表现任何症状,是最危险的传染源。所以,对这类猪应进行活体检查,彻底清除阳性猪。可采取扁桃体,用免疫荧光检查技术,检出率高。3免疫程序不完善或不合理3.1我们每年进行的春秋两季防疫注射,一部分猪(尤其是仔微药獐毛猪)可能不处在最佳免疫期,而后又不及时的补针,使这些猪漏免或免疫效果不佳。例如:猪群在免疫期间遭受感染,疫苗还来不及诱导免疫力产生,猪群就会发病,表现为疫苗免疫失败。在这种情况下,疾病症状会在接种后不久出现,人们就会误认为是由疫苗毒导致的发病。又如,仔猪还处在母源抗体保护期间,给仔猪接种,种毒将被母源抗体所中和而失去作用。还有,给不健康的猪群接种,猪只不能产生抵抗感染的足够免疫力;未选用合适的疫苗,在猪瘟强毒流行地区,给猪免疫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苗,由于猪瘟病毒的免疫剂量较小,而使免疫效果不佳。3.2对策:制定免疫程序要依据当地的疫情、猪群的免疫状态、本场的饲养管理等实际情况而确定。猪群的免疫接种时间应在疫病流行之前进行。要做好母源抗体的监测,以确定首次免疫接种的时间。据报道,母猪(配种前)免疫接种后所产的仔猪,血液中母源抗体的中和效价在3~5日龄时约为1∶64~1∶28。母源抗体的半衰期约10天,仔猪20日龄前可得到母源抗体的保护。25日龄后保护力下降,至40龄已完全丧失对强毒的抵抗力。45日龄左右母源抗体效价已降至1∶4~1∶8。猪瘟疫苗的仔猪首免日期,最好选定在仔猪原有的母源抗体不会影响疫苗的效果,而又能防御病毒感染期间,即母源抗体为1∶8~1∶64之间为宜。因此,提出21日龄和45日龄两次免疫的建议,此种免疫程序目前为多数猪场采用。亦有的在仔猪出生后立即接种猪瘟兔化弱毒疫苗1.5~2头份,60~90分钟后再让小猪吃初乳;60日龄再加强免疫一次,注射3~4头份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这种乳前免疫接种方法已证明是成功的,并已推广应用。4 免疫力低下4.1各地养猪业主对猪瘟的防疫注射是十分重视的,免疫剂量与免疫程序因猪场不同而不同,但免疫力低下却是普遍存在的。免疫猪场猪瘟时有发生,这就是所谓的“免疫失败”现象。有人从多个省、市的44个规模化猪场进行的免疫监测结果表明,猪群免疫平均合格率只达55.72%,母猪、育肥猪和仔猪的免疫合格率分别只有67%、38%和22%。发生免疫力低下有多种因素。(1)免疫剂量不足。由于对疫苗的判定标准不一样,我国1头份疫苗中病毒的含量只及国外疫苗的1/4。免疫剂量不足,产生的低水平抗体将不能有效清除感染的病毒,从而有可能转为隐性感染。(2)疫病的影响。因病原体感染引起免疫抑制的因素很多。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圆环病毒、伪狂犬病病毒均可损伤猪体的免疫系统,引起免疫抑制。(3)隐性感染和先天感染。这二种感染形式均可导致免疫耐受,即对疫苗注射的免疫反应低下(此种情况已如前述)。4.2对策:加强免疫监测,对免疫力低下的猪可加大免疫剂量。目前许多养猪业主已将每头猪的免疫剂量加大至已往用量的2~4倍,甚至更高。加强猪群的饲养管理,增强其非特异性抵抗力;加强平时的检疫与卫生管理,做好定期消毒和临时消毒,彻底切断病源传播途径。实行自繁自养,提高防控疫病水平,严防疫病的传播。5《动物防疫法》执行力度不够5.1据笔者了解,在防疫注射中,要实施强制免疫还有难度,主要是一些畜主不能很好的配合,提出多种理由加以阻挠。其次是兽医防疫员的报酬难以兑现。当发生猪瘟时,还不能及时的做出准确的诊断,并采取封锁、隔离、扑杀、销毁、消毒等措施,使猪瘟得以扩散和蔓延。5.2对策:加强《动物防疫法》的宣传和贯彻,并制定相关配套的政策法规加以落实,扑灭猪瘟要象扑灭禽流感一样,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要实施按计划免疫制度,进行强制免疫,确保免疫质量与免疫密度,防制该疫病的发生与传播。对于已感染的动物,要采取紧急、严厉的防制措施诸如封锁、隔离、扑杀、销毁、消毒、紧急免疫接种等,以达到控制和扑灭该疫病的目的。对于贫困地区,可考虑免费注射。往年实行的《畜禽防疫双轨目标管理制》这种集资防疫的方式有它可取的一面,调动了多方面积极性。政府方面负责组织、宣传、动员和收费工作,畜牧部门负责做出防疫计划、采购药品、组织防疫注射等工作。免去了边注射边收费的繁琐手续和难度,兽医防疫员的报酬得以落实,确保强制免疫的实施。从以往执行的情况看来,注射密度可达95%左右,保证了牲畜全年的防疫注射。在收费方面,按人均每年交费一元(特困户减免),除部分养畜产外,大部分群众(70%以上)是满意的,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对基层的畜牧兽医业务人员,要专人专用,让他们一心一意从事防疫业务并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制,分片包干,责利挂钩,奖惩分明,加大养畜防病的科技含量,使科学养畜落到实处。6基层兽防人员年龄偏大、知识老化6.1基层兽防人员业务技术水平有待提高:大多数基层兽防人员是民间兽医,年龄偏大,在乡间行医只是兼职,防制家畜传染病的知识浅薄,不能保质保量的完成防疫任务。6.2对策:猪瘟防制,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20世纪90年代,兽医科学技术已有长足发展,基层兽医人员往往跟不上技术发展的步伐。因此应经常举办各种培训班,轮训基层畜牧兽医技术人员,使他们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业务素质,把基层防疫工作做好。影响猪瘟免疫的因素还很多,上述只是笔者浅见,消灭猪瘟任重而道远。要从宏观上制定消灭猪瘟的规则,可在一些有条件的地区(县、乡、镇)实施无特定疫病区。消灭猪瘟的措施应具有高效率、强制性、综合性的特点,即针对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畜群)拟定出综合性的防制措施,如查明病畜、选择屠宰、畜群淘汰、隔离检疫、畜群集体免疫、环境消毒、控制传播媒介、控制带毒猪等。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消灭猪瘟的目的是能够实现的。恶性高血压性小动脉性肾硬化的病因
颈椎半椎体畸形患者提问
新生儿黄疸产妇能吃田蟹吗
骨折后应注意的饮食问题
相关阅读
友情链接